即刻订阅付费资讯
国有企业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微信登录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FT中文网首页
特别报导
“新四大发明”背后的中国浪潮
与FT共进下午茶
与FT共进午餐
西门子·智慧城市群
未来生活 未来金融
全球地产
标准订阅
高端订阅
热门文章
会议活动
市场活动
FT商学院
FT电子书
职业机会
数据新闻
FT研究院
FT商城
高端物业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QQ空间
读读日报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国有企业
关注
永城煤电的倒下发人深省
永煤巨额债券违约引发了其他地方政府控股企业的一连串违约,也推翻了投资者长期以来认为政府会为国企托底的假设。
2020年12月9日
债券违约潮考验中国固定收益基金市场
中国政府已表示不会再帮助陷入困境的国有债务人,但隐性政府担保体系的终结,让投资者难以为信用风险定价。
2020年12月7日
华晨违约引发对债权银行的担忧
截至去年,近70家中外银行及信托公司在华晨的未偿还贷款余额为335亿元人民币。华晨的违约让人担心整个银行业都会受到波及。
2020年12月1日
中国政府承诺严厉处罚“逃废债”
中国债券投资者普遍认为,国企无论财务状况如何,都享有政府隐性担保。但最近发生的多起违约事件打破了这种看法。
2020年11月23日
2020年是国企违约元年吗?
张林:希望永煤债违约能带来企业信用和政府信用的进一步区分,带来金融机构降低外部支持对于国企信用的权重。
2020年11月23日
永煤债违约,市场还在担心什么?
周茂华:永煤债违约事件最恐慌时期已过,但余波未平,投资者在担忧什么?如何看待此次高评级国企信用违约事件?
2020年11月23日
欧盟寻求遏制受政府支持的外国企业
欧盟委员会将在一份白皮书中提议采用新工具来审查外国政府支持的企业在欧洲的活动,并拟以“双模块”应对外国补贴。
2020年6月3日
疫情之后: 从“国进民退”到“竞争中性”?
刘裘蒂:防控新冠病毒势必在近期加大中国政府的角色,但长期而言,政府应让民企在竞争中性环境下推进社会进程。
2020年2月21日
国企改革何以可能?
盛洪:应当进行彻底的国企改革,首先就要去除“国企租”,使国企成为与其它企业一样的市场中平等的竞争者。
2019年9月20日
僵尸企业的全面退出和资本市场“预算软约束”的硬化
郑志刚:国有*ST公司存在严重的“救济依赖症”,且获得更多政府直接补助与间接支持的国有*ST公司面临更为严重的预算软约束问题。
2019年8月19日
中国国有企业是否在退出煤炭业务?
冯灏:国投宣布退出煤炭业务,但专家称,这更像是“以退为进”,反映了中国要做大做强专业化煤炭央企的决心。
2019年5月14日
软预算约束新症状:骄傲的高铁
许成钢:高铁的债务问题是国企软预算约束老病的新症状。其不受控的大规模发展,可以最终积累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灰犀牛。
2019年2月19日
FT社评:为“自己人”做点实事
中国民营企业家被告知他们是“自己人”。既然如此,中国领导层应该拆除偏袒国企的架构,确保信贷公平流动,保障民企法律独立性。
2018年12月6日
中国多家民营企业被国企吞并
今年以来,中国已有至少10家民营企业被国有企业“国有化”,专家警告这种趋势可能会损害中国经济的活力。
2018年9月27日
中国改革还能走多远?
邓聿文:中国出台系统性改革目前看很难,因为国企、政府、既得利益群体乃至大众自身都构成进一步改革的阻力。
2018年1月18日
Lex专栏:谁在帮助养活中国“铁饭碗”?
中国分散损失的能力意味着有关债务危机的警告不会应验,只是投资者应该意识到,他们的钱在帮助填补国企的铁饭碗。
2017年10月19日
如何驯服中国经济的“灰犀牛”?
李海涛: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是中国版的“灰犀牛”,如何驯服它们?
2017年9月15日
大宗商品热潮推动中国国企利润反弹
但一些经济学家担心国企的复苏可能是不可持续的,还可能导致人们陶醉于这种复苏,认为没必要进行国企改革。
2017年9月8日
国企再度引领中国对外投资
在监管机构出手打压私营企业境外并购热潮后,上半年国有企业和国有基金达成287亿美元海外交易,超过私营企业。
2017年9月4日
中国国电与神华集团合并
中国两家大型国有能源企业合并将缔造全球产能最大的公用事业集团,合并后公司的资产总额将达到2360亿美元。
2017年8月29日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企业投资中国联通
包括中国顶级科技企业在内的一系列企业拟向中国联通投资117亿美元,试图用私人资本使这家国有集团恢复生机。
2017年8月17日
国有影子基金推升中国企业估值
在中国,过去两年影子资本的大幅增加来自中国现金充裕的国有企业,有时直接来自政府监管机构或部委。
2017年3月16日
重温洛克名言“财产不可公有”
茅于轼:什么人赞成财产公有制?未必是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财产的人,而是希望通过财产公有分享他人财产的人。
2016年9月22日
东北特钢在董事长自杀后发生违约
该公司融资券承销人中国国开行把杨华之死列为违约因素之一
2016年3月30日
中国国企模式值得西方借鉴
支付通董事长张化桥:西方在全球金融危机后采取了大量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它们为何不愿设立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真的比量化宽松或者负利率糟糕得多吗?
2016年3月14日
中国经济中的“僵尸企业”
中国最近宣布,预计将有130万煤炭系统职工和50万钢铁系统职工下岗。经济学家表示,在中国经济增速为25年最低之际,解决国企低效难题是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最重要举措。
2016年3月4日
中国需继续破除“公有制迷信”
天则经济研究所茅于轼: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困难,病根子在于仍然没有突破对公有制的迷信。该公有的就公有,该私有的就私有,实事求是,才是正确的做法。
2016年1月20日
TPP条款:中国国企改革的可行范本?
越秀金控集团苏亮瑜、刘晓忠:TPP国企条款的核心是为市场“竞争中性”诉求提供制度性框架,这与中国国企改革目标不仅不冲突,而且是中国改革的重要承诺航向之一。
2015年11月25日
中国国企究竟在为谁服务?
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中国国企的所有者是全国国民,作为所有者之一,我们要看看这些企业的管理者表现得怎样,是否为我们赚了钱,是否贪占了我们的便宜。
2015年11月3日
Lex专栏:中国国企改革不够到位
中国国企改革力度不大,资产重组并未显著提高绩效。中国应允许国企破产或至少关闭绩效不佳的业务部门,并让国有银行放贷时对国企和民企一视同仁。
2015年9月15日
一年多来115名中国国企老总落马
据中纪委的公布,其中逾1/5来自周永康过去的权力根基——能源业
2015年5月19日
热门文章
1.
谭德塞:全球疫苗分配面临“灾难性道德失败”
2.
全球对中俄疫苗需求加大
3.
恒大的“造车”计划进展缓慢
4.
“少数”与“多数”的转换:美国民主制度还灵吗?
5.
特朗普终于把支持者逼过界了吗?
6.
对拜登-贺锦丽的期待:开启美国大和解时代
7.
一个在美华人对拜登新政府的期许
8.
中欧航运成本增长逾三倍导致供应承压
9.
耶伦将在参议院陈述纾困方案合理性
10.
我们需要南丁格尔式的抗疫英雄
1
2
3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