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订阅付费资讯
环境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微信登录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FT中文网首页
特别报导
“新四大发明”背后的中国浪潮
与FT共进下午茶
与FT共进午餐
西门子·智慧城市群
未来生活 未来金融
全球地产
标准订阅
高端订阅
热门文章
会议活动
市场活动
FT商学院
FT电子书
职业机会
数据新闻
FT研究院
FT商城
高端物业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QQ空间
读读日报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环境
关注
能源的逻辑和下一场工业革命
董洁林:如果一系列能源技术问题不能解决,“可持续新能源纪”不一定是美丽新世界。工业革命能源逻辑是什么?下一场工业革命的特征又是什么?
2021年1月12日
中国为实现气候目标宣布一系列新举措
在纪念《巴黎气候协定》达成五周年的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誓言在未来十年把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提高近两倍。
2020年12月14日
WMO:过去10年气温创纪录
世界气象组织宣布,2011年至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而即将过去的2020年将成为历史上最热的三个年份之一。
2020年12月3日
研究:一带一路项目应根据环境影响分级
中国生态环境部支持的一项研究呼吁将造成污染的“一带一路”项目列入负面清单,以鼓励国内银行避开沿线国家对环境有害的投资项目。
2020年12月2日
对煤炭的依赖恐影响中国环保承诺
中国提出的在2060年前争取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但中国对煤炭的投资仍然在继续。
2020年11月11日
中国如何实现零排放承诺?
中国承诺在2060年前把碳排放减至零水平。就眼下而言,外界试图从“十四五”规划评估中国政府兑现这一承诺的认真程度。
2020年11月9日
习近平碳中和承诺推动清洁能源股上涨
习近平承诺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再加上人们期望拜登当选能够重塑美国能源行业,一并推动了全球太阳能和风能企业股价上涨。
2020年10月27日
2060碳中和目标为中国带来多重机遇和挑战
中国碳中和目标为国内深度环境治理、绿色经济复苏,乃至技术和产业升级都提供了全新机遇,而要想收获果实,行动宜早不宜迟。
2020年10月27日
淘尽黄沙,一场反常识危机
张原峰:地缘政治斗争造成的紧张国际关系,会使高纯石英沙加速成为战略性关键资源,从而引发对高品位矿场资源的全球性争夺。
2020年10月23日
阿根廷吸引中国养猪业投资
阿根廷正力图成为猪肉生产大国,然而环保人士却担心拟建的养猪场带来严峻的环境后果。
2020年10月10日
中国2060碳中和博弈
谭浩:围绕中国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承诺,各方将展开基于各自议程的博弈。如果缺乏实质性的推进,这一承诺的效果可能将适得其反。
2020年9月29日
中国承诺“碳中和”对全球气候行动意味着什么?
中国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并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环境网站《中外对话》邀请各方专家解读这一最新气候承诺。
2020年9月24日
中国承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线上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作出这一令人意外的宣布。他还说,新冠疫情表明世界需要一场加快形成绿色发展的“革命”。
2020年9月23日
FT社评:石油巨头须在低碳时代重塑自我
英国石油认为,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见顶,石油消费或许再也不会从这场疫情中恢复过来。这一表态在几年前还不可想象。
2020年9月22日
野火、飓风和消失的海冰:气候危机已经降临
科学家称,今年世界各地发生的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表明地球升温1摄氏度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代价,而只要世界不能减排,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2020年9月22日
欧盟碳边境调节税恐面临阻力
环境网站《中外对话》:碳边境调节税对中欧关系的影响,将主要取决于税制设计和双方谈判结果。
2020年9月8日
亚洲最大ESG债券市场遭受“漂绿”质疑
韩国交易所的数据显示,韩国过去三年发行的426只ESG债券中,只有22只债券是出于“环境”目的发债。
2020年8月17日
Lex专栏:银行应停止向煤电厂放贷
银行收紧与煤炭项目相关的贷款是正确的。为使世界有机会达到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而定下的目标,这十年要大幅减少煤炭的使用。
2020年7月20日
巴西土地改革法案受到国际批评
国际社会担心巴西的土地改革法案将加剧亚马逊的滥伐森林行为,危及雨林生存,并对气候模式造成永久性破坏。
2020年5月21日
历史性瘟疫下,需要深刻反思人类中心主义
王元丰:像新型冠状病毒这样的历史性瘟疫,需要人类从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深刻反思,对人类的行为进行调整。
2020年5月21日
新冠疫情为我们打开“绿色生活”的大门
库柏:疫情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如果其中一些变化保持下来,有一天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快乐、更有生产力。
2020年4月28日
面对新冠疫情,航空公司试图拖延气候措施
凯瑟琳•厄尔利:航空业需要支持来走出新冠病毒疫情影响,这对行业减排会带来哪些影响?
2020年4月24日
中国城市在疫情期间空气质量变好
疫情导致中国经济活动停摆,却因此使空气质量大幅改善。春节过后,一些城市最危险污染物的含量明显低于往年同期。
2020年2月28日
气候转型的最后机会
沃尔夫:要逆转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我们需要做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全球努力,目前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2020年2月20日
新冠疫情导致中国碳排放减少1亿吨
研究显示,中国重工业产出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而大幅下降,过去两周,中国的碳排放减少了约1亿吨。
2020年2月19日
应对气候问题不能一味靠中央政府
麦克•朗:鉴于许多国家的中央政府立场两极分化,现在是时候把目光转向地方政府,以寻找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和勇气了。
2020年2月19日
美国右翼拿出气候变化对策
邰蒂:在经历了气候变化辩论由左翼主导的一年后,美国右翼使用特朗普爱听的措辞,提出了更为自由市场的回应。但白宫会采纳吗?
2020年2月17日
新兴市场投资者不能再忽视气候变化
艾什:随着全球气温升高,自然灾害越来越普遍,气候变化对全球粮食安全、粮食价格和通货膨胀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2020年1月21日
2020:中国改革电力价格机制
“中外对话”:执行了十五年的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机制走向终结,意味着什么?
2020年1月21日
英国气象局:2010-19年是最热的10年
英国气象局称,截至2019年的10年是自1850年以来最温暖的10年,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
2020年1月16日
各大央行开始应对气候变化
戴维斯:尽管央行永远不会处于气候政策中心,但气候变化的经济后果很快将对他们的货币政策决策产生显著影响。
2020年1月15日
热门文章
1.
新冠疫情致死近10万,为何英国社会依然稳定?
2.
美国的“左右之争”是“正邪之争”吗?
3.
中国版《欲望都市》才好看!
4.
人民币强势迈进“拜登时代”
5.
中国进口美国商品远低于贸易协议承诺
6.
美国《国防授权法案》涉华部分的政治解读
7.
拜登力挺科学的策略能否奏效?
8.
负利率时代,债券还值得投资吗?
9.
代孕问题冷思考
10.
中国央行新规剑指蚂蚁集团
1
2
3
4
5
6
7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