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银行有助于消除城乡金融不平等,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 FT中文网

    洞察2015 塑造中国商业前景的五种力量

>>返回首页  
2015
纷繁复杂的商业世界,前景不明的经济大局。您的企业是否处于大趋势的“顺风”方向,或者你是否觉察到了新的机会与风险?莫让浮云遮望眼。《地平线2015:中国商业洞察与展望》为您解读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厘清明日的战略选择。
活动规则

现在参加由FT中文网与埃森哲联合推出的在线评论分享活动,就有机会获得限量版精美礼品一份(英国金融时报报纸制作特别限量版名片夹及《地平线2015: 中国商业洞察与展望 》书藉)

>>查看详情  

精彩文章抢鲜看

• 李纲:洞察2015,解读中国经济

无论走到哪里,我总是会自然地比较当地和中国的差异和差距。差异容易看得见,差距只能主观地用时间标尺来丈量……

>>浏览更多

• 中国云计算发展的务实之路

中国经理人对云计算的感觉充满矛盾:既困惑又渴望,既心动又怀疑。尽管他们大都看好这项新技术的无限潜力,但仍……

>>浏览更多

• 碳捕集和储存技术:发展与挑战

众所周知,CO2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将减排目标转变为行业的实际变化,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抑制碳排放,我们需要……

>>浏览更多

• 多极世界,长袖善舞——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

视野向外,迈步“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力量增长的自然延伸,也是必然选择。后金融危机……

>>浏览更多

•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管理

人口集中能够成为文化、政治和经济实力的来源;城市能够吸引人才,培育创新,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浏览更多

• 金融业在中国农村的机遇

北起内蒙古草原,南至热带的海南岛,在中国大地上,半数农村家庭依然很难获得银行及其他正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然而……

>>浏览更多


>>了解更多本书内容,请点击此处

FT商道
1.信贷紧缩促使中国中小企业转型
2.绿色能源:日本灾后的机遇
3.博鳌微博,百家观点
4.各国都应反思全球化的利弊
5.中国劳动报酬比重真的在下降吗?
6.政府不应盲目干预产业升级
7.国际投资者眼中的中国股市
8.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与调整

手机银行有助于消除城乡金融不平等,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作者:陈文辉,田佳
下载PDF全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金融服务虽几经改革,但发展依然滞后,城乡金融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具体表现在城乡金融服务业布局不平衡:首先是网点覆盖 不均,据统计,全国银行业机构网点总数约17.5万个,平均每万人1.34个;而农村银行网点仅2.7万个,平均每万人0.36个,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到2010年末,中国仍有2,312个乡镇没有金融服务网点。其次是金融服务从业人员分布不平衡,全国城市平均每万人金融服务人数为43人,县及县以 下地区仅为11人,行政村则平均不到1人。最后,现有的农村金融网点还存在着服务种类少、营业时间短、有效性差等问题。

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已经认识到需要改变农村金融滞后的局面。2011年3月,银监会印发了《关于继续做好空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的通知》,要 求金融机构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均等化建设水平。特别提出借助移动通信和和网络技术,积极发展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手机 银行能弥补农村金融网点不足的问题,极大程度地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向广大农村地区低收入人群提供可以负担的现代金融服务,从而提升全社会的福利水平。在农 村发展手机银行有助于消除城乡金融不平等的现象,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缓解城乡金融资源分布失衡的情况,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

一、中国已经启动手机银行业务

手机银行业务(mobile banking service)是银行携手移动通讯运营商共同推出、以客户手机为终端的一种全新的电子银行服务,是传统银行服务渠道在手机上的延伸,是以银行卡账户为资 金支持,手机为交易工具的业务。手机银行发端于国外,自1996年捷克的Expandia Bank与运营商Radiomobile在布拉格地区率先推出手机银行业务,花旗银行与Gemplus公司、美国M1公司于1999年携手推出可利用短信 息服务(SMS)向银行发送交易信息的服务,手机银行业务逐渐在世界各地展开,取得可观的业绩。2004年,菲律宾电信运营商联合农村金融机构率先建立了 菲律宾农村地区的手机银行业务。经过几年的发展,菲律宾的手机银行业务覆盖了大部分农村地区,并有效降低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

与传统银行服务渠道相比,手机银行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不受时间限制。与传统银行柜台服务固定的营业时间相比,手机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 全天候服务,从而满足客户在任何时候的业务办理需求。第二,不受地点限制。手机银行使客户在任何可以接入移动互联网的地方都可以办理银行业务,节省了客户 前往银行网点办理的业务的时间成本。

手机银行在中国已有10余年历史。自1999年中国移动联合工行、建行、农行等6家银行开展手机银行业务以来,先后推出了基于STK、 BREW方式的手机银行、WAP手机银行、3G手机银行。开通业务的种类也逐步丰富,从最初的账户管理到后来的金融理财和信用消费,已经涵盖了消费者的大 部分需求。中国农业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范围更是涵盖了农户小额贷款,为农村客户贷款、还款提供了便利。

二、手机银行在农村市场能快速突破,取得显著效益

目前中国城市手机银行的用户总数虽然在不断增加,但城市手机银行的发展尚不尽如人意,我们认为手机银行发展能取得快速突破的市场在农村,而不在城 市。手机银行所能产生的最显著效益也在农村,而不在城市。城市金融网点密布,服务种类多样,随手可得,而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量大,金融网点数量少,金融服 务的供需矛盾明显。在农村发展手机银行,可以利用手机在农村的高普及率,借助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迅速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缩 小城乡金融服务质量的差距,消除城乡金融不平等现象。

手机普及率的提高以及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增长

工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手机普及率为64.4部/百人3。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截至2009年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达到2.33亿。其中,城镇手机上网用户1.6亿人,占城镇网民总体 的58.3%,农村手机上网用户约为7,189万人,占农村网民总体的67.3%。手机上网在农村地区的渗透率高于城镇4。农村手机普及率的提高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使得更多的农村居民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便捷地接入手机银行,足不出户完成各种银行交易,节约往返于银行网点之间的时间成本。

手机银行成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矛盾理想选择

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近年来,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明显增加。截至2010年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达11.77万亿元,比 2007年末增长92.4%。其中农村贷款余额98,017亿元,农村贷款中农户贷款余额为26,043亿元,比2007年末增加12,645亿元5。贷款规模扩大的同时,农村客户以存取、汇兑和贷款、保险等为主的基础性金融服务需求也相应进一步扩大,使得原本就紧缺的农村金融服务资源更加紧张。图1显示了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中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自2007年以来,年年上涨。

然而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相对城镇还是较少。截至2010年末,全国共有28,886家农村信用社网点、1,238家农村合作银行网点、1,164家农村商业银行网点,这些看似庞大的网点数量与中国7.2亿农村人口相比是远远不够的6。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以印度为例,印度的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建立了3万多家分支机构,基层农业信贷协会的数量达到9万多家,土地发展银行在农村的分支 超过2,000家,地区农村银行的分支也达到1.4万多家 。数量不足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点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手机银行的推广可以有效地弥补农村金融网点的不足,为农村客户的银行业务办理提供方 便。

运营商与银行通过合作发展手机银行,实现优势互补

运营商可以通过合作进一步扩大农村的增值业务使用量。通过与银行的合作,移动运营商可以借助手机银行,在农村客户中推广其增值业务服务,加深移动互联网在 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随着农村手机普及率的提高,运营商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战略已经开始从广度向深度转变。发展手机银行可以直接拉动网络购物等业务,加 深移动互联网应用深度。

另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合作降低网点建设成本。发展手机银行,可以帮助银行节约ATM机、营业网点建设成本、频繁小额交易的交易成本。这些成本的降低,符合农村发展低成本金融的实际需求,有利于银行为农村用户提供价低质优的金融服务。

下载PDF全文

讨论 请发表和话题内容相关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