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历史

葛兆光:十八世纪中国的盛世危机

葛兆光:大清国运为何由盛到衰?帝国庞大疆域和复杂族群造成控制成本过大;思想文化与意识形态越来越凝固和僵化;皇权或国家权力过于集中。
2019年2月20日

在历史三峡的2019,相信未来

徐瑾:即使2019被认为是周期谷底,我们还是可以仰望一下星空,回望历史,想象未来。这个世界会变好吗?
2019年1月2日

温故明治维新:近代日本做对了什么?

马国川:今年是明治维新150周年,以日本为镜,中国隐然形成一股“明治维新热”,其热度似乎超过日本国内。
2018年11月30日

战争的记忆与和平的维系——写在一战结束百周年纪念日

张伦:百年已经过去,但一战依旧缠绕着我们。不了解一战,某种意义上讲是无法明了我们所生活的当下世界的。
2018年11月13日

读者有话说:天地有正气

读者mooren:读到《一战与中国:迟到的历史公义》的结尾,我不可抑制地流泪,并联想起了文天祥的《正气歌》。
2018年11月12日

一战与中国:迟到的历史公义

魏城:100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战也启动了中国现代史巨车之轮,助推人包括在一战中流汗流血的华工。
2018年11月10日

一战停战协议的教训应被铭记

库柏:在国际关系中,哪怕是你的对手,也要像对待长期商业伙伴那样对待他们。如果你为了短期利益伤害他们,他们不会忘记。
2018年11月8日

潮涨潮落五十年(上)

魏城:50年前,美国有两次暗杀、三场运动,法国有五月风暴,捷克有布拉格之春,中国有知青下乡……半个世纪后,拨开历史的雾霾,我们能看得清乱花迷眼的1968年吗?
2018年8月18日

潮涨潮落五十年(下)

魏城:自1968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世界政治版图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历史不仅没有终结,历史还会重演,有时甚至给你开个莫名其妙的玩笑。
2018年8月18日

反思中国中学历史教育

林非儒:中国中学历史教育坚持在单一叙事原则下论证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对人物往往采取脸谱化手段,对事件常常站在决定论的立场,这扼杀了学生从历史中获取智慧的机会和乐趣。
2018年3月21日

今天的英国精英如何看待鸦片战争?

何越:我以邮件采访为主要形式联系了英国各界精英,不出所料,在我收到的回邮中,受访者一致谴责鸦片战争。
2017年11月20日

比起历史教科书,小说更值得信赖

罗伊:各国政府改写历史的决心昭然,审查手段也愈加熟练和先进。于是我重归小说世界,通过虚构作品来报道实情。
2017年8月21日

“大英帝国2.0”不合时宜

拉赫曼:如果英国要将自己再次打造成贸易大国,以“大英帝国”作为名片不合时宜。对帝国历史的无知会导致过度自信。
2017年3月29日

朱嘉明:中国货币史和“白银纠缠”(下)

朱嘉明:建立在国家信用基础上的各种纸币呈现的是货币扩张和财富贬值,令人不免怀念那个“白银纠缠”的年代。
2017年3月18日

朱嘉明:中国货币史和“白银纠缠”(上)

朱嘉明:离开白银货币,中国货币史就无法书写;而没有对中国货币经济史的整体把握,白银货币也绝无说清楚的可能。
2017年3月18日

三十而立:1960年的我是如何投身中国研究的

孔杰荣:让我成为中国法律专家的机会到底是如何出现的?为什么我抓住了这个其他法学教授纷纷回避的机会呢?
2017年3月3日

焦虑的联盟

许知远:他们来自两个不同世界,一个是古老的容克家族,以贵族头衔为荣,一个是犹太银行家,受歧视却富有。
2016年12月2日

鞋匠闹革命

何帆:19世纪群众聚会时,若有人发表演说,不用问,准是一位鞋匠。鞋匠爱闹革命,成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感受。
2016年11月7日

来自2066年的历史答卷:普京给俄罗斯带来灾难

诺特:稳定的假象掩盖了普京对国家机构和社会的深度腐蚀,这位新沙皇开创的“后真相政治”害惨了全世界。
2016年11月7日

言论自由,才能还原历史真实

张千帆:洪振快努力还原真实的历史故事,但一审判决选择扼杀他的言论。封杀历史研究自由空间,恰好为虚无主义提供避难所。
2016年7月1日

广州十三行启示录(上)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叶檀:清代中国出现过一群世界一流的大商人,集中在广州外贸领域。从观念到财富,他们都处于世界顶尖商人阶层。他们是如何盛极而衰的呢?
2016年6月3日

历史走向终结还是回归起点?

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弗兰科潘:作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 “丝绸之路”曾是世界运转的轴心,丝路诸国也向来拥有和西方社会截然不同的治理哲学与制度。如今,随着丝路地区的复兴开始推动世界的转型,人类历史的进程似乎又回到了文明的十字路口。
2016年4月13日

中国难忘“百年屈辱”

FT驻上海记者沃德米尔:中国对西方的一些怨恨并非毫无理由,上海历史上的“英国在华及在日最高法院”就是原因之一。英国法官曾在这里做出一些最令中国人感到屈辱的判决。
2015年10月15日

历史就是猜测和偏见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何帆:一个学者的视野越开阔,他的观点就会越谦卑。当一对伟大的历史学家把自己的研究称作“猜测”的时候,我们又能从中读出自己的哪些偏见呢?
2015年8月10日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