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0.8元/天 立即订阅
货币政策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短信登录
微信登录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
用户注册协议
和
隐私权保护政策
,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FT中文网首页
特别报导
“新四大发明”背后的中国浪潮
与FT共进午餐
西门子·智慧城市群
未来生活 未来金融
全球地产
高端订阅
标准订阅
热门文章
会议活动
市场活动
FT商学院
FT电子书
职业机会
FT商城
日经中文网精选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换脑ReWired
换脑ReWired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货币政策
关注
CMRC朗润经济评论:中国式退出
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与传统的以上调利率作为标志的退出机制相比,中国式的退出手段不仅包括货币紧缩,也包括对楼市和股市的调控,措施更具数量性、部门性和行政性。
2010年7月22日
勿把货币政策当成公共汽车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有如一辆公共汽车,尽管有央行这个司机,但相关部门只要在国务院买了票,不仅可以上车,还可以指挥司机改变行车路线。
2010年7月19日
关注名义GDP
FT专栏作家布里坦:只关注通胀而忽视增长的货币政策体制已经失败,我认为,我们应该用瞄准经济中的支出流(即名义GDP)的方法,取代目前货币政策只瞄准通胀的体制。
2010年7月8日
从“退出”转向“增长”
迫于近来市场的担忧,G20不得不比许多国家所希望的更早收紧财政政策,并且在银行以为紧急流动性支持措施已成过去的时候,再度为它们提供这种支持。年内货币政策回归正常的机率随之下降。
2010年6月25日
市场密切关注中国过热迹象
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正艰难应付通胀压力,本周经济数据将为政策方向提供线索
2010年6月7日
央行独立并没有过时
FT专栏作家克鲁克:央行独立性的理论应该作出调整,而不是彻底废除,因为在紧急情况下,央行不得不屈从于政治要求。
2010年5月28日
Lex专栏:新加坡带头“转向”
新加坡发布的半年度货币政策评估报告表明,亚洲央行唯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马首是瞻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些亚洲央行已开始果断地从刺激增长转向对抗通胀。
2010年4月15日
法与商道:看得见的资金之手
中国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寿双:中国货币政策已被简化为资金政策,政府直接通过控制资金流动各关键环节,引导甚至直接干预和控制资金流向。
2010年4月12日
盖特纳为何突访北京?
美国财长今日突访北京,会晤中国副总理王歧山。美国参议员舒默威胁通过立法惩罚中国“操纵汇率”,盖特纳则力主采取外交途径。在双方一系列和解姿态后,中美能否在冲突爆发前踩刹车,渡过眼下危机?
2010年4月8日
FT社评:中德必须更多消费
世界正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么中德这样的出口国扩大消费,通过增长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要么出口国袖手旁观,任由需求崩溃,通过经济停滞实现再平衡。理智的答案只有一个。
2010年3月22日
中国通胀抬头引发全球市场波动
一些投资者担心中国央行可能会过分收紧货币政策,包括提前加息
2010年3月12日
分析:通胀压力下的中国货币政策
FT中文网经济评论员吴铮:2月的CPI比1月快出不少,但短期大幅上涨的压力不大。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经济复苏的表现。
2010年3月12日
伯南克:短期内不会加息
美联储主席描绘了一幅相对黯淡的经济画面,称通胀压力不大
2010年2月25日
伯南克阐明美国撤销经济刺激构思
但美联储主席称,不会立即转变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2月11日
中国限制部分上市公司从股市融资
配合正在收紧的货币政策,遏止产能过剩和房地产泡沫
2010年2月4日
中国货币政策将继续收紧
安邦咨询公司:在目前通胀和资产泡沫风险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今年中国货币政策不断趋紧的态势已经较为明确,今后货币流动性将承受越来越大的紧缩压力。
2010年1月20日
货币增速已经见顶?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李明旭:去年12月中国货币供应量显示紧缩比预期来得快。这有利于控制2010年的通胀预期,但将对资产价格构成压力。
2010年1月19日
Lex专栏:中国货币紧缩箭在弦上
新年伊始,中国政府已陆续出台一系列紧缩措施,但过度繁荣的迹象仍然随处可见。将于周四发布的四季度GDP数据,可能会成为进一步紧缩的信号。
2010年1月18日
危机根源之我见
波兰财政部长罗斯托夫斯基:如果经济政策消除了恐惧,只留下贪婪,那么就没有任何机制来限制“非理性繁荣”。这正是此次危机的根源。
2010年1月13日
中国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什么?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从中国央行近期上调央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来看,中国实体经济回复的速度已经超预期,信贷需求也开始迅速,央行必须通过价格手段和行政手段对市场实现真正“降温”。
2010年1月13日
中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在各界越来越担心中国经济过热和通胀之际,中国央行试图收紧货币政策
2010年1月13日
准备金率“提前”上调的信号
FT中文网经济评论员吴铮:中国央行的动作之快,超出了多数人的预期。无论此次上调准备金率是“先手”还是“后手”,都突现了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的难题。
2010年1月13日
中国央行紧缩的虚实
FT中文网经济评论员吴铮:到目前为止,中国央行就2010年货币政策释放的信号相当模糊,1-3月的新增贷款规模将是最好的风向标。
2010年1月8日
怎样避免危机循环?
ominous|不吉利的,不祥的 parlance|腔调,说法,用语 peril|极大危险,危险的事 asymmetrical|不匀称的,不对称的 intractable|难对付的,难解决的
2023年3月30日
热门文章
1.
阿里巴巴计划分拆以提振股价
2.
是时候用监管淘汰SUV了
3.
德国政府为何把希望寄托在印度身上?
4.
英中贸易往来今后将秉持何种原则?
5.
欧盟就对华贸易防御工具达成一致
6.
特斯拉在中国掀起价格战却丢失市场份额
7.
人类如何从贫穷走向富裕?——《富种起源》访谈
8.
沙特阿美在中国达成两笔交易
9.
马士基:中国经济反弹弱于预期
10.
为什么乌克兰要瘫痪俄在克里米亚的基地?
|‹
上一页
‹‹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