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反恐

摩根大通利用反恐技术打击员工欺诈

其他银行也开始利用相关技术查找公司内部可能存在的流氓交易员
2012年12月14日

西方在阿富汗已经失败

FT专栏作家拉赫曼:西方在阿富汗的干预已经失败。塔利班现在几乎没有做出妥协的压力。由于北约准备在2014年撤离阿富汗,悬而未决的只有失败的规模而已。
2012年3月30日

后9•11:错过的反恐机遇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张国庆:9•11后,美国如果不是发动针对主权国家的战争,而是汇聚国际力量对恐怖组织追击,基辛格所期望的国际新秩序也许就有机会了。
2011年9月13日

美国:对巴援助要更“看得见”

在击毙本•拉登之后,美国表示将大幅削减在巴基斯坦民事援助项目的数量,把援助重点放在获得最大的“可见度”上,帮助消除巴基斯坦国内强烈的反美情绪。
2011年6月7日

反思国家认同

FT美国版执行主编邰蒂:奥巴马在宣布美军击毙本•拉登时多次提到“国家”,让人感受到讽刺意味。在阿富汗,“国家”这个概念有着非常不同的言外之意。
2011年5月12日

巴总理借本•拉登之死向军队施压

要求巴基斯坦军方解释在本•拉登藏身之处上出现的军情失误
2011年5月10日

美国:本•拉登死前一直策划恐怖活动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多尼隆称,美军在突袭行动中缴获的大量情报表明,本•拉登在基地组织的行动中一直扮演着策划角色。
2011年5月9日

消灭本•拉登是一个空洞的胜利

FT亚洲版主编皮林:在美国忙着在整个中东抓捕本•拉登,给自己留下巨额财政赤字之际,中国专注于其势不可挡的崛起。去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国。美国干掉了头号敌人,却可能迷失了大方向。
2011年5月6日

本•拉登之死是座分水岭

弗吉尼亚大学历史学教授泽利科:未来10年与过去10年将迥然不同。本•拉登之死,意味着一个转折点的到来。抓住机会的领导人将能夺取战略主动。
2011年5月5日

阿富汗战争该结束了

FT专栏作家斯蒂芬斯:要从政治上解决阿富汗战争,再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了,因为美国可以把基地组织与塔利班区别对待,而不致对不起9/11受害者。
2011年5月5日

本•拉登虽死余波难平

有关本•拉登被杀时手无寸铁的报道,提升了他在中东一些地区的形象。
2011年5月5日

本•拉登阴魂何日散?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白鹤鸣:击毙本•拉登让美国人得到了正义,但塔利班仍是棘手问题,从阿富汗绵延至巴基斯坦的“原教旨主义特区”将是美国的大麻烦。
2011年5月4日

美国应结束反恐战争

FT专栏作家拉赫曼:布什将反恐置于美国外交政策核心是一个错误。反恐战争浪费巨额资金,催生庞大官僚机构。击毙本•拉登让奥巴马得以纠正某些错误。
2011年5月4日

美国表明不信任巴基斯坦

美军越境进入巴基斯坦突袭本•拉登居所之前未向巴方打招呼
2011年5月4日

短线观点:本•拉登之死“市值”几何?

按照金融市场的最初反应估算,本•拉登的死讯带来了近750亿美元的收益。
2011年5月3日

“真的死了”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本•拉登死讯成为媒体第一热议话题,正式媒体讨论反恐前景、美国处境、中东格局等问题,但其他平台上,也有人惋惜“反帝英雄”之死。
2011年5月3日

西方应争取巴基斯坦

英国前驻巴基斯坦高级专员西诺特:巴基斯坦军方为阿富汗叛乱分子提供庇护所,这是无法接受的。但是,制裁或高压政策将把这个核武国家进一步推向极端主义。
2010年8月10日

英国首相警告巴基斯坦停止帮助恐怖分子

卡梅伦同时为加强英国与印度的核能和军事联系铺平道路
2010年7月29日

“反奥巴马同盟”?

FT专栏作家菲利普•斯蒂芬斯:美国前副总统切尼与本•拉登惺惺相惜,他们都认为,奥巴马对“内裤炸弹犯”过于仁慈。
2010年1月19日

荷兰机场拟对赴美乘客采用全身扫描仪

这种设备可产生清晰影像,检测出藏在衣服下的任何物品
2009年12月31日

奥巴马下令审查恐怖危险人物名单制度

企图炸毁美国客机的尼日利亚男子在可疑人员数据库内,却照样获得美国签证
2009年12月28日

分析:上合组织——一个权宜联盟?

在情报分析师们虚构的一封落款为2015年的信中,上合组织秘书长向北约秘书长解释了上合组织是怎样在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上超越北约的。这一刻真的就快到了吗?
2009年10月16日
上一页‹‹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