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林毅夫

出奇的转轨——评林毅夫的发展观点

林毅夫教授的新结构经济学引发诸多讨论,美国华裔学者孙涤从经济趋势、方法论及历史等角度评述了林毅夫的发展观点,对高增长率提出保留看法,强调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正在耗竭。
2013年9月23日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不在于投资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胡俞越:未来10年,中国经济要继续保持增长活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关键在于实现“以消费替代投资”为核心的“五个替代”。
2013年9月18日

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前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若中国深化改革,消除结构性缺陷,按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中国便有可能将8%的增长潜力变为现实的增长率。
2013年9月22日

林毅夫驳“看衰中国论”

这位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崩溃论”提出了批评。他预计,未来20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保持在7.5%至8%之间。他认为,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仍具有“后发优势”和技术赶超的潜力。
2013年7月30日

“林毅夫命题”关乎中国经济转型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围绕“投资驱动增长模式”的争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指向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命题。
2013年7月17日

林毅夫:探寻中国经济背后的逻辑

从世界银行卸任后,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林毅夫提出“新结构经济学”,引发诸多讨论。对此他撰文回应:发达国家并没有什么“真经”,发展中国家拿来虔诚地念,就能摆脱贫穷落后。
2013年7月11日

探寻中国经济增长之路(续)

复旦大学教授韦森: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框架,仍需要把现代宪政民主政制度视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制度条件。只有当政府领导人的权力在现代民主政治安排中得到制衡,他们才能确当合宜地“增长甄别”和“因势利导”。
2013年7月10日

探寻中国经济增长之路

编者按: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之中。高增长能否持续引发诸多争议,现实与理论都亟待更新,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争辩犹在耳畔,林毅夫教授的“新结构经济学”备受关注也源自于此。本文为韦森教授为林毅夫新著的综合性评述的上篇,期待引发进一步争鸣与探讨。
2013年7月9日

“新结构经济学”新在哪里?

中国经济学者赵洪春: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为廓清新自由主义与“华盛顿共识”政策药方的迷雾提供了可能,有潜力在更一般意义上讲清国家干预和市场机制的边界。
2012年12月17日

中国经济增速已渐进下滑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韦森:三驾马车动力不足,只说明短期中国经济增速会下行。更深层的问题是,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处于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这导致中国整体资本边际回报率下行,潜在经济增长率在下移。
2012年11月5日

新结构经济学的核心

美国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王健:很多人错误认为林毅夫教授主张计划经济或政府强制干预经济;尽管面临执行细节的质疑,新结构经济学核心仍认为市场是最有效的分配资源方式。
2012年11月2日

林毅夫:中国经济不会崩溃

林毅夫在FT中文网2012年度高峰论坛上说,中国经济减速存在多种原因,但他不会像“末日博士”鲁比尼那样预言崩溃,中国未来20年完全有维持8%增长率的潜力。
2012年11月2日

林毅夫:中国金融需要结构性改革

林毅夫在英国《金融时报》2012年度高峰论坛上说,应该根据2007年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发展能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服务的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
2012年12月3日

林毅夫:超越凯恩斯主义与“新新常态”

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发达国家可以进行超越凯恩斯主义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给发达国家创造结构改革的空间,让它们恢复经济正常增长,也可以给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创造更好条件。这种状态我称为“新新常态”。
2012年11月4日

追问增长根源:政府的罪与罚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刘海影:政府权力对其心仪项目的介入与干预,往往不能加快发展,反而是经济陷入停滞之因。政府滥权与无能之罪,社会却承担贫困匮乏之罚。
2012年11月2日

从技术转移看“中国模式”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已走出纯承接技术转移的阶段,遇到另一个拐点的门槛,过去30年经济增长的贡献因素,正在逐渐变成障碍。
2012年11月2日

“林增长”命题:强政府+强市场

吉林大学学者孙兴杰:从经济史来看,林毅夫提出的发展经济学3.0版更贴近历史,市场并非自发产生,而是与政府共生的。强政府与强市场才是经济增长的制度保障。
2012年11月2日

追问增长根源:也谈林毅夫假说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刘海影:要维持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最重要的是增强中国经济体引进、创造与利用发展机会的能力,这注定必须以民间经济为主体来实现。
2012年10月31日

寻找繁荣之路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不久前卸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一职的林毅夫,写了一本雄心勃勃之作。在书中,林毅夫认同市场力量的决定性贡献,但同时也主张政府有责任将市场力量推向正确的方向。他认为,只有这样,贫穷的国家才能通过漫长的努力实现繁荣。
2012年10月25日

林毅夫回应争议:新结构经济学的要义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林毅夫:我欢迎批评,但有不少质疑属于断句取意或望文生义。新结构经济学主张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制度,政府发挥辅助作用,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产业升级上可以甄别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发挥因势利导作用。
2012年10月25日

坚持了20年的增长预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徐建国:最近林毅夫再次表示中国经济2030年前都可能保持8%的增速。这是他坚持20年的预测,我想大家都希望这个预测继续对下去。
2012年10月15日

基础设施与经济周期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徐建国:今年以来,中国GDP增速很低,经济自主收缩风险增大。这种情况下,林毅夫建言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对抗经济下行,笔者很赞同。
2012年10月13日

与林毅夫商榷:中国未来高增长靠什么?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林毅夫认为未来20年中国仍有潜力实现8%左右的经济增长,但中国已不能再踏入“政府主导+基础设施投资”这条河。
2012年9月25日

书评:《解密中国经济》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林毅夫的《解密中国经济》为读者呈现了一位“局内人”对中国崛起这一重大事件的看法。我发现他的许多观点很有说服力。
2011年12月8日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