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记者

基地组织叙利亚分支释放一名美国记者

释放这位美国记者的基地组织分支,与数天前杀害另一位美国记者的极端组织ISIS存在分歧
2014年8月25日

中国媒体:拒绝悲情,回归专业

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学教授陈婉莹:诡谲的政治气氛, 纸媒的颓势,让中国媒体悲情弥漫。但回顾旧年,还是有媒体人坚守专业,追求卓越,他们是压不扁的玫瑰。
2014年1月12日

媒体质疑的权利和边界

中国媒体人杨柏国:记者被拘事件让媒体的质疑性报道成为争议焦点。在当下中国,保护媒体质疑的权利显然利远大于弊,但媒体也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013年11月11日

如报道不专业,则批评无底气

FT中文网撰稿人简光洲:当外界的风险无法控制时,减少风险的最好方法只能是提高记者自身的专业性。新闻报道环境好坏不需要讨论,也没有讨论的余地。
2013年10月25日

媒体札记:头版战书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记者陈永洲被拘留,东家新快报祭出“请放人”头版。这个鱼死网破的头版如同火上浇油,将公众对舆论管制、警方滥权的愤怒推向新高潮。
2013年10月25日

蒂娜•布朗:传媒业的完美主义者

她编辑过的杂志包括《名利场》、《纽约客》和《新闻周刊》,但今夏她却宣布辞去“每日野兽”网站主编一职,将转行经营一家会务公司。这既是她本人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传统新闻业不断萎缩的一个注解。
2013年10月21日

记者去灾区不是“添乱”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左志坚:“记者添乱说”是一种典型误区,记者发布的准确信息的价值远远超过所谓“挤占”的资源,可带来合理的救援资源分配和最优效率,并发挥监督作用。
2013年4月22日

半岛电视台记者驻华记者延长签证被拒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称,陈嘉韵没有遵守政府的报道规则
2012年5月9日

我甘当寄生虫

FT专栏作家西蒙•库柏:新闻业是一种寄生性行业,记者必须当寄生虫。作为一个整体,我们有助于让做实事的人说真话,尽管单个记者几乎从未做到这一点。
2012年3月5日

老记者的经验谈

FT专栏作家西蒙•库柏:没人教过我如何窃听电话。干新闻这行,你只能靠自己慢慢积累。”下面是我在这25年里积累的经验。
2011年8月8日

中国记者为何频频遭袭?

对记者施暴在中国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最近几宗记者与所报道企业之间发生的冲突,让公众对媒体和政府权力令人困惑的角色展开了一场愤怒的辩论。
2010年8月9日

新闻工作者需要集体宣誓吗?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邵建:云南媒体工作者集体宣誓,颇不伦类。媒体的本来属性是监督权力,在权力和权利之间,需要宣誓的是前者。
2009年11月17日

获释美国记者怀疑朝鲜预设圈套

两人称朝鲜族的中国向导曾怂恿她们从中国进入朝鲜
2009年9月3日

没有绝对客观的新闻报道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王尔山:一位英国主编不相信存在绝对的客观性;当编辑选择甲选题而放弃乙选题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主观决定了。
2009年7月20日

成为“闷蛋”的忧虑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王尔山:工作之外,再也找不到其它的生活兴趣点,就会成为让人讨厌的“闷蛋”。我恍然发现,自己已经有了“闷蛋”先兆。
2009年3月13日

怀旧的中产阶级

Aaron Sorkin|阿伦·索尔金,奥斯卡金像奖和艾美奖得主,《白宫风云》、《义海雄风》、《社交网络》编剧 expediency|方便,权宜 anchorman|末棒运动员;新闻节目主持人 zenith|顶峰;顶点 collateral damage|附带损害。阿诺·施瓦辛格有部影片就叫Collateral Damage napalm|['neɪpɑːm]凝固汽油弹,被汽油弹袭击的越南儿童是一幅著名的反战摄影 Walter Cronkite|沃尔特·克朗凯特,冷战时美国最著名的新闻主持人。1968年他一反平素不偏不倚的立场,开始猛烈抨击越战。林登·约翰逊总统收看节目后说了一句话:“如果失去克朗凯特,我就失去了美国的中间阶层。”随后宣布不再寻求连任。克朗凯特出现在Newsroom的片头中。 repartee|妙语 downbeat|悲观的 Mccarthyism|麦卡锡主义。二战后约瑟夫·麦卡锡参议员发起的大规模追查和打击渗透进美国政府部门和文艺界的共产党员及其同情者的活动,因其打击面巨大而颇有争议。麦卡锡主义在著名节目主持人John Faulk猛烈抨击后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Newsroom中有相关内容。
2024年5月2日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