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如何逃离不平等?

刘波:不平等是全球经济进程的产物,是后工业时代的发展造成的结果,是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它是症状,不是病因。
2020年3月16日

我们还可以相信全球化吗?

以民粹主义为代表的“反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之际,人们有必要对“全球化”的可行性再做深入反思,才能找明方向。
2020年2月4日

解密伊朗动机:对一本严肃政治书籍的硬核解读

伊朗在今天需要走向现代化,但只有在平等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一种理想的现代化。
2020年1月10日

看不见的女性:FT/麦肯锡年度商业书籍

相比起更加明显的“歧视”,一些日常中常见的设计,也在无形中偏袒男性忽视了女性的需求。
2019年12月30日

读《大众的反叛》:关于非理性的分析

当大众不再承认自己和精英之间的界限,不承认精英比自己优秀,不再甘心服从精英,这就是“大众的反叛”。
2019年12月16日

读《欧元的思想之争》:欧洲未来路线图

欧元的重要创始国,德国和法国,在一系列经济理念上存在差异。为弥合分歧,欧洲各国决策者应多了解彼此的思想倾向。
2019年12月2日

探究财富起源:适合的秩序

牛津新经济思想研究所掌门人拜因霍克认为,经济是物理技术、社会技术和商业设计三种力量共同进化的结果,能满足人类偏好的经济秩序模式就是财富。
2019年11月19日

读《是非与曲直》(1):“抽象的法官”

本书作者苏力认为,处理争议的目的不是求得一种单纯法律意义上完满的效果,而是要让争议得到公平、合理及有效的解决。
2019年10月28日

读《是非与曲直》(2):“钳子拔睫毛”

刘波:一旦以口号挂帅,诉讼的结果可能偏离最佳的选择。
2019年10月28日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痛苦的中国人”作者彼得·汉德克

这位奥地利作家为德语文学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坚定地把文学创作看成是对人性的呼唤,成为这个无所适从的世界中的另类。
2019年10月11日

不平等社会与“四骑士”

美国历史学家沙伊德尔指出经济不平等从来不会自动消失,只有战争、革命、瘟疫和国家崩溃这四位“骑士”才有能力重新洗牌。
2019年9月23日

《破碎大地》:21世纪中东六种人生的民主转型启示

刘波:中东地区由于自身的历史因素和复杂的军事、政治形势,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新闻热点。这本书通过六个故事,从微观角度剖析中东现状。
2019年9月9日

《注定一战》(1):中美关系会坠入“修昔底德陷阱”吗?

刘波:美国哈佛大学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的这本书,直击当今全球政经格局中最重要的一对国家关系。
2019年8月26日

《注定一战》(2):中华文明并非西方文明对立面

刘波:我们关注和研究的目的是避免落入这个所谓的陷阱,而不是宣扬中美必有一战,人们需要认识大国关系规律。
2019年8月26日

读《贸易的冲突》:美国两百余年贸易政策史

刘波:也许大家以为《贸易的冲突》写的是当前的中美贸易战,但作者所说的冲突的着眼点是美国国内围绕着自身贸易政策所导致的经济利益的冲突。
2019年8月13日

读《美国陷阱》:打压别国公司的非商业手段

刘波:《美国陷阱》在中国畅销,主要是因为大家看到了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遭遇的影子,不过它讲的其实是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故事。
2019年9月18日

解读《债务危机》(1):让我们开始品读“一波好书” | 限时试听

刘波:读好书可以帮助我们判别风险、抓住机遇,正如《原则》和《债务危机》的作者瑞•达利欧所实现的那样,成功避开经济危机。
2019年7月12日

解读《债务危机》(2):债务为什么会引发经济危机?

刘波: 达利欧通过探讨信贷与债务的关系,导出了一个分析债务危机出现的基本模型。
2019年8月26日

解读《债务危机》(3):如何解决债务危机?

刘波: 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就会发生债务危机,但达利欧也提出了解决方案,问题在于要考虑方案的适配性。
2019年8月26日

留学,可以怎样改变一个人

留学是一个不多见的永远都是热点的话题。从秋季冬季的准备与申请,春季面对录取通知书的选择,一直到夏天终于启程背负行囊远赴异国他乡。FT中文网精选留学及海外教育领域文章,作者们或曾经漂洋过海,深深得益于那一段海外深造的经历,或正身处欧美大学的校园,在课业和生活中体味留学的酸甜苦辣,或对中国留学生的历史与变迁如数家珍。希望又一批学子在勇敢而又憧憬地踏上征途之时,能够对当下和未来,生出更清晰的思考。
2018年5月25日

人工智能时代生存指南

继2016年初击败李世石后,2017年,AlphaGo卷土重来对战柯洁,唤起了全世界对人工智能(AI)的关注甚至警觉。而在比赛之外,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正在悄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这预示着一个新的智能时代的开始。当技术的演进超出我们的认知,随之而来的慌乱不可避免,担忧人工智能取代人类似乎还很遥远,但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和法律难题、自动化技术对低端岗位的“逐步蚕食”却近在眼前。如何缓解技术焦虑症,跟上这个急速变动的时代?终身学习,是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宿命,你需要一本人工智能时代生存指南。
2018年2月22日

给孩子买书做新年礼物,除了选什么,更讲究怎么读

楼夷: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的经验是,要让一本书真的发挥效果,除了选书本身,还要看使用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2018年3月7日

与FT共进午餐(三)

英国《金融时报》的“Lunch with the FT”栏目诞生于1994年,邀请文艺界、商界、政界和科学界响当当的人物,在餐桌上向FT敞开心扉,展露大咖们职业生涯之外,更真实的生活状态。迄今已经采访了800多人,可谓一卷丰富多彩的人物志。 午餐的规则很简单:嘉宾指定就餐地点,FT买单。这是出于编辑独立性的考虑。 2013年,在读者的建议下,英国《金融时报》主编莱昂内尔·巴伯(Lionel Barber)挑选历年精华,集结成册,出版了英文版“Lunch with the FT”一书。中文版《与FT共进午餐》(三)如约而至,本辑收录了FT采访过的27位中外各界风云人物,如爱德华•斯诺登、原研哉、金立群、乔治•马丁、德约科维奇……
2017年2月9日
上一页‹‹12345››下一页